您当前所在位置:疾病 > 养生保健 >
胃癌的“早期症状”,真的早吗?
发布时间:2020-09-25 来源:中肛网

胃癌是发生于胃黏膜的恶性肿瘤,在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第二位。据2018年国家癌症中心的数据,每年约有40万人死于胃癌,几乎每分钟就有一个。

胃癌的日益高发、年轻化和高死亡率,是我国居民面临的严峻现实。

由于50岁后是胃癌的高发年龄段,所以,在40岁左右进行胃癌筛查,是发现早期胃癌的最佳时机。

这个时机稍纵即逝,一旦错过,将抱憾终生。

前段时间,一位好友的亲戚,56岁,女性,一直身体不错,就是最近感到胃部隐疼不适,吃饭不香,找我做个胃镜,结果发现了非常可疑的病灶,取检待病理。

这位病人从未做过胃镜,她说,网上说胃癌来临是有信号的,等有症状再查也不迟。

我们先来看一个病例:

王女士,女,53岁,银行职员,因“消化不良”就诊,在医生苦口婆心的劝说下,不情愿地做了胃镜。

胃底发现几处直径约0.5cmx0.3cm不等的糜烂灶,病理结果显示:印戒细胞癌。这是胃癌中之首恶,隐蔽、狡诈、凶险!

 

中3.png

虽然经历了痛苦的治疗过程,也几乎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,最终,王女士还是离开了心爱的丈夫和女儿,于半年后撒手人寰!

胃癌虽然可怕,但早期胃癌是完全可以根治的。

“早期胃癌九生一死,晚期胃癌九死一生”。且不说治疗费用非常低廉,一般可以通过胃镜就能彻底切除病灶,不必承受晚期胃癌的开刀、化疗的痛苦。

身体不会告诉你得了胃癌!

网传那些所谓的胃癌早期信号,其实不是“早期”!

胃癌早期症状非常隐匿,也就是说,胃癌的早期症状,就是没有症状。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本人,很难从症状体征上判断出来;

在较早期,或许会有一些不特异的症状,比如腹胀、反酸、烧心、嗳气、打嗝、胃痛等,大多与普通胃病极为相似,所以往往会当成一般的小毛病简单处理,或者干脆不予理睬。

 

中4.png

到了进展期或晚期,才有比较明显的症状,比如消瘦、贫血、纳呆、包块、呕血、腹痛、黑便等。

我们几乎所有的人都曾有过中上腹不适的经历,通常这是“胃病”在作怪。有时这种不适是由胃炎、胃溃疡引起,有时是胃运动或者功能障碍的一种表现的。

所以,也不要一不舒服,就草木皆兵。一般而言,大多数不适的背后没有重大的器质性病变。

可惜的是,如前所述,胃癌早期也往往无症状或者仅有上腹部不适的症状,与良性疾病表现相似,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,使得目前大多数患者错过了诊治胃癌的最佳时机,待到胃癌向身体发出明确的信号时已经到了疾病的进展期。

日常生活中怎么预防胃癌?

1、运动

任何疾病都是可以通过运动来预防。运动增加体质,可整体提高人体免疫力,提高机体抗病能力,减少疾病的发生。

2、养成良好习惯

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,饮食应定时、定量,切忌暴饮暴食、进食过快、进过烫的食物,以免刺激或损伤胃黏膜;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;

适当增加强蛋白质、豆制品,改进营养情况,增强机体抵抗力。营养平衡的饮食能提高人机体的免疫功能,保护胃黏膜,这些是预防胃癌应该做到的。

3、保持乐观心态

很多胃癌患者多性格内向,不善言谈。中医理论,长期抑郁、郁闷的心情导致气滞血淤、结块,形成癌症,这是预防胃癌的重点。

中5.png

4、盐腌食物尽量少吃,霉变的食物不要吃。

腌菜中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和二级胺,在胃内适宜酸度或细菌的作用下,能合成亚硝胺类化合物,这类化合物是很强的致癌物质;

少吃烟熏和油煎食物,熏鱼和熏肉中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质,油炸、烘烤、烧焦食物和重复使用的高温食油中也含有此类致癌物质。

食物的霉变是由污染霉菌所引起,霉菌中有些是产毒真菌,是很强的致癌物质,某些食物在产毒真菌作用下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盐和二级胺,可以在胃里合成亚硝胺类化合物而致癌。

5、注意生活细节,积极治疗幽门螺杆菌。

胃病的产生,除了生活不规律、暴饮暴食之外,还跟许多生活细节有关。我们都知道胃炎、胃溃疡的发生,捣乱的是幽门螺杆菌。这种细菌是可以感染的,所以在生活里,我们需要关照这些容易被传染的细节。

6、禁烟禁酒

烟雾中含有多种致癌或促癌物质,是食管癌和胃癌的病因之一。

酒精本身虽不是致癌物质,但烈性酒会刺激胃黏膜,损伤黏膜组织,促进致癌物质的吸收,如果饮酒同时吸烟,其危害性更大。

因为酒精可增强细胞膜的通透性,从而加强对烟雾中致癌物质的吸收。

人过40岁,不管有没有症状,都要做一次胃肠镜检查,这就能最大程度上预防癌症上身。

责任编辑:中肛网

扫一扫关注中肛网公众号

专家访谈更多>>
关于我们| 联系方式| 招聘信息| 版权声明| 网站地图

声明:本站所有疾病知识及疾病咨询仅供患者参考,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。

电话:028-86517680 邮箱:754598430@qq.com

中肛网超级群:165537566

蜀ICP备19029548号 川卫网审[2010005]号

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证明:51011199133-00001